当前位置:首页 > 印刷工艺 > 正文

文学书籍印刷工艺设计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文学书籍印刷工艺,以及文学书籍印刷工艺设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变迁

印刷术的演变历程是雕版到活字的过程。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印刷是唐朝初期(公元600年)发明的,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中国雕版印刷实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有记载的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发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几种版本加以证明。

 文学书籍印刷工艺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显著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质量,与现代凸版铅印的基本原理相同。 活字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后,朝鲜开始使用泥活字印书,并后来***用木活字。十三世纪,朝鲜首先发明了铜活字印书,中国稍后开始使用。朝鲜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清代末年,西方印刷技术和设备输入中国,遂渐取代雕版技艺。一些图像著作都改用石印。但木刻雕版的技艺依然延续到现在。从一些清代宫廷刻印的版画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印刷技艺已受到西方技法和内容的影响。印刷术在西方 十五世纪后期及十六世纪早期,印刷术的传播对西方的思想和社会都有深刻的影响。

《活板》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第1段介绍活版印刷术的前身——刻版印刷有用处吗? 讨论明确: 有。第1段介绍活版印刷术的前身——刻版印刷。介绍了刻版印刷的推广过程:唐代“未盛”,五代“始印”,五代后“皆为”。文章由此开篇,是因为从刻版印刷到活版印刷,是印刷术的一个飞跃的进步,先说刻版印刷,才能见出活版印刷的优点。

 文学书籍印刷工艺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设计该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激趣阅读,深入文本。文中第二段主要是按照活字印刷的先后程序进行说明的,是程序说明的典范。

第2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品味到文言文语言的简洁,精炼之妙。第1段写的是雕板印刷的历史,学生要在第1段找到最能体现活板印刷重要意义的词句,他就要对文字进行筛选、提练,比较、判断。这是思维层次的训练。

《活板》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活板》之前,我曾在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背本文。

文学类的书一般用什么纸?

内页彩色的话一般用128g或157g的铜版纸,黑白的话一般用双胶纸。印刷方式各有不同,必须根据使用与印刷工艺的要求及特点去选用相应的纸张。下面是一些出版常用纸张规格介绍,大家参考:凸版纸 凸版纸***用凸版印刷书籍、杂志时的主要用纸。适用于重要著作、科技图书、学术刊物和大中专教材等正文用纸。

宣传画册通常较多使用铜版纸。铜版纸分为有光铜和无光铜(也称作亚粉纸),常见的克重有70克、80克、128克、157克、200克和250克。 低于60克的纸张被称为轻涂纸,这种纸张通常用于超市宣传,比较薄。 超过300克的纸张称为卡纸,这种纸张较厚且较挺实。

开(开本编号为64mo):近似尺寸为80mm × 120mm。通常用于迷你书、口袋小册子等。8开(开本编号为16mo):近似尺寸为105mm × 165mm。常用于小型平装书、部分文学作品等。16开(开本编号为32mo):近似尺寸为125mm × 195mm。常见于平装书、***、文学作品等。

关于文学书籍印刷工艺,以及文学书籍印刷工艺设计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